再遇ACC会友邓树荣

被誉为香港最具才华的戏剧导演之一的邓树荣(1997会友),在国际舞台上毫不陌生。一位屡获殊荣的舞台导演,他的戏剧工作室成立已有近十年。 代表作品包括《马克白》丶《泰特斯》丶《打转教室》等。 邓树荣於1997年获得ACC奖助,研究木偶制作及默剧,观摩美国当代戏剧当时的发展。
我们很荣幸有树荣为新专栏「ACC会友新动态」展开序幕,让更多读者了解我们会友的最新动态!
对你来说,「艺术」有什麽含意?
邓树荣: 艺术是讲求感觉和表达。戏剧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兿术形式,用肢体及言语表达我们当下的感觉。我很有兴趣去研究我们的肢体如何表达心灵的奥秘,亦即如何将无形的东西具象地呈现出来。
是谁给你启发?
邓: 莎士比亚。他的剧作不断带出新的思维和方法,例如在编导丶演技丶设计及性别流动。艺术以外的活动亦启发了我。最近攀登尼泊尔珠穆朗玛峰的大本营和在西藏冈仁波齐山转山令我有以下的启发:
- 人总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 了解人性的真谛永不会太迟
- 因果报应总会跟着而来
- 尽可能少说话
最近有新的作品正在进行中吗?
邓: 今年《马克白》将会前往不同的大陆城市演出。10月,我将会呈献Sarah Ruhl的戏剧《死人的手机》(Deadman’s Cellphone)。
回想起你的奖助计划,最难忘的事情是?
邓: 在纽约佩斯大学演出Dream City。整个作品都是在那里创作和推广的,我学到了很多。
假如你有机会跟去实行奖助计划的你会面,会跟他说什麽?
邓: 要做一个好的艺术家需要技巧和热诚。但要做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就需要视野! 视野是能够体会「我」和「我周遭」的内在关系的悟性。最终,我觉得每一位伟大艺术家都是精神性的,或即开发内在多於外在的灵修者。
|